找到相关内容359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见达法师: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

    存异求同”的中道态度,以利世界伦理的交流 [viii] 。第二,宏观而言,自古希腊罗马以降,西方文明的发展具有从神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归到神性的钟摆振荡特性,其历史即在神性和理性之间寻觅一个微妙的平衡...

    见达 ( 台湾中台禅寺)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2973197.html
  • 法国梅村:佛教对21世纪的响应:西方弘法经验谈

    折磨身心 的火焰冷却、熄灭。一旦我们回归自己的呼吸,当下一刻便已深入了涅槃。 我们本着菩萨的慈心,为转化社会而努力,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希望踏足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痛苦...回归之旅。师父的代表团,包括了百位出家人和百位在家众。越南政府 内有很多人,对师父和他的代表团心存畏惧,深恐他们会组织游行和集会,引起骚乱。师父 的第一个公开讲座在河内举行,资深...

    梅村 ( 梅村国际坐禅中心)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1073299.html
  • “北京大学座谈会”问答纪录

    “粗言及细语,咸归第一义”—— 说粗话、讲文雅的话都回归到第一义(大家笑)。禅,非常容易懂,虽然大家都说禅是知识分子的专利,有点深奥,若没有或多或少的学术基础,不容易接近禅。但是我的安祥禅,不光是说给...

    耕云先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4973464.html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大乘[52]的理论成果,如实地指出玄学化大乘佛教的“佛”就是“梵”。佛教在与以婆罗门教为主导的传统思想的互动中逐步丧失了自己的思想特质,这是佛教消亡的根本原因。向传统主流思想回归趋势在佛陀寂灭后不久的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如实知,则见真实而得解脱,达到超生脱死的目的;如此,回归到东方哲学的脉络底下,意识的问题不仅仅是心理、物理或生理等面向,而却有浓厚的伦理(ethical)或道德(moral)意涵,乃至涉及到灵性(...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

    法相与唯识的抉择,唯识义理的发微之上的;而且在弘扬唯识的同时,对各教派进行了批判直至于否定;所以,支那内学院派法相唯识学更多表现为抉择与回归追索唯识学的学术原生态。特别是该学派通过对法相唯识学发展历史...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5.html
  •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

    揭示功能完全消失了。这种立场也规定了小乘部派思想的语言概念。我们在唯识哲学中,发现了一种对古代的语言思想的回归。在弥勒——世亲的唯识古说中,作为存有发生之根源的(意言)种子或熏习实际上就是潜在的语言...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基本哲学问题——试论牟宗三哲学的儒佛会通

    最终必须回归至整个形上学系统的建构间架上。  从牟先生「存有论」概念的使用重新检讨其诠释体系  在牟先生的诠释体系中及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的概念使用中,存有论与形上学及本体论概念有通用现象,这是因为一个...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073960.html
  •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

    (4)用意在于  将天台思想回归天台智者,以厘清天台思想在于缘起中道实  相论,而非在性具性恶。性具性恶之思想,基本上是来自于  湛然知礼他们之思想,而近代学者所依据是就湛然知礼之思  想来理解天台...,令识修具全是理具,乃达理具  即空即假即中。(43)  因此,修德基础在于理具,就理具而言,本无自性、他  性、共性、离因性等之过失,如果离此四句执着,还归本理  一念三千,即回归理具一念三千,所以...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874002.html
  • 般若的两种论式----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

    合法性问题,实决  定了对佛教诠释路线的选择。在今天佛教界一片震天价响「回归印度  」的呼声中,乃益发突显了这问题的重要性。然则我们如何决定天台  教义与印度佛教基本方向的关系呢?换句话说,它的最关键性...出来的佛性概念,通过这一论式,从而又收回了般若之中,使  三德秘密藏在圆顿中显现,成为了即心是佛而又非心非佛的境界,而  重新再向缘生无性这一原则回归。因此,天台实在代表了般若学的新  创造,而且是在不...

    谢大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274037.html